運彩怎麼玩-大熊貓吃冰粽
什麼樣的星球才宜居?關于系外行星宜居性探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什麼樣的星球才是宜居的?我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水,液態水。以液體狀態存在的水體是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基礎。 不出意外,一定會有人對這樣的觀點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或許生命在其他環境條件下也會出現,甚至是在完全沒有水參與的情況下出現。或許這種觀點不能被完全排除,但請看一看我們的週圍吧——生命在地球上欣欣向榮,而在太陽系其他沒有液態水的星球上卻尚未發現任何生命存在的線索。 基于這一事實,讓我們來審視在一顆恆星,比如我們的太陽週圍宜居帶的經典定義,即:行星圍繞恆星運行的軌道距離適中,從而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存在的距離範圍。 天體物理學家們非常擅長計算一顆恆星的溫度,隨後根據一顆行星與這顆恆星之間的距離,他們就能非常輕易地計算得到這顆行星的所謂平衡溫度。但這樣僅僅考慮距離得到的溫度數值是很容易出現偏差的,因為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某顆行星上的實際溫度。 溫室氣體 如果這顆行星上覆蓋著雲層會如何?雲層會強烈反射陽光,從而導致行星降溫,這樣就會把經典宜居帶定義中的內側邊界向著靠近恆星的方向推移。有趣的是,如果我們計算得到地球的平衡溫度並考慮地球上的雲層覆蓋量,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地球實際上是在經典宜居帶範圍之外的!類似的,用相同方法計算得到的金星地表溫度應該是在-10攝氏度左右,但金星地表的實際溫度卻高達450攝氏度! 發生了什麼? 不管是地球還是金星,這兩顆行星的大氣中陡含有溫室氣體,這些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星的近地表溫度,從而將經典宜居帶的外側邊界向著遠離恆星的方向推移。這種將雲量以及溫室效應都考慮在內的宜居帶計算方法,相比經典的宜居帶定義方式是一項改進。 然而這種更加精確的方法目前並無法被應用到距離遙遠的系外類地行星上去,由于距離太過遙遠,我們無法了解那些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雲層或溫室氣體,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這些行星是否擁有大氣層!因此,至少在目前的階段,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斷言某顆系外行星是否就一定是符合這種宜居定義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之外的行星,也就是說圍繞除了太陽之外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第一顆被發現的系外行星是在1992年,它圍繞一顆脈衝星運行。脈衝星是一類發出強烈電磁輻射的中子星。 幾年後,飛馬座51b被發現,這顆系外行星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運行。借助各種相關技術,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超過1000顆系外行星,另外還有數千顆的疑似目標正等待後續確認。在所有這些系外行星中,有很多是體積較大,與木星或海王星更加類似的類型,並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運行在距離恆星非常近的軌道上。這樣的結果引發了有關太陽系形成與演化新觀點的提出。 除此之外,你還必須考慮行星圍繞運行的恆星的種類:質量越大,溫度越高的恆星,其週圍宜居帶範圍的位置距離恆星本身就越遠;與之相反,質量小且溫度低的恆星,它們週圍宜居帶的位置距離恆星就要近得多。事實上,對于那些溫度很低,質量非常小的紅矮星,圍繞它們運行的行星上的一年長度大約僅相當于地球上的幾天時間,並且這些行星所能接收到的恆星光熱也非常有限。 恆星耀斑 但是,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紅矮星上發生強烈耀斑的頻率相比太陽這樣的恆星要高得多,這樣的劇烈爆發會釋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流和X射線。考慮到這些行星距離紅矮星的軌道非常近,這種情況下就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