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圓電子遊藝場-不沾炒鍋
第二章 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成長如果說課程智慧主要顯示為教師的備課的智慧,那麼,教師的教學智慧則主要顯示為上課的智慧。 究竟什麼是一堂好課?有不少學者認為這種追問幾乎是一種徒勞,因為一堂好課所隱含的因素過于復雜,甚至不可言說。 事實上,一堂好課這個話題雖然復雜,但還是可以從復雜中找出一些簡單的要素。我們借用韓愈的框架,認定一堂好課至少有三個基本要素:傳道、授業和引起主動學習。韓愈的原話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傳道在這裡主要指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培育學生的人格;授業在這裡主要指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惑在這裡主要指讓學生主動學習並在學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後教師再給予解答。第一節 傳道 傳道在考試試卷中可能並不是最關鍵的要素,一般的考試試卷很難測試一個人的考試成績。但是,對孩子來說,傳道是影響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要素。一、解釋: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裡的傳道是指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受到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生來說,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永遠是重要的。但是,無論知識和技能多麼重要,它從來就不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內容。教師的使命,除了傳遞知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讓學生成為有獨立人格的人。 知識也許是可教的,但情感、價值觀幾乎是不可教的。教師的傳道只能顯示為感染、燻陶和引導,只能顯示為激勵、喚醒和鼓舞。好的教師總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感染、感化他的學生。二、案例 下面提供三份案例:一是教育電影死亡詩社;二是王棟生老師提出的不跪著教書;三是顧明遠老師提出的教師的氣質。 案例1:影視資源:死亡詩社 教師的激情很難描述,但還是可以在教育小說或教育電影中感受到教師的激情這種激情所蘊涵的教育力量。我們推薦的教育電影是《死亡詩社》: 基丁(Keating)老師吹著口哨走進教室,教室靜悄悄的,他轉了一圈,叫學生到另外一間教室。基丁老師開始介紹自己,他對學生說:如果大膽的話,你們可以叫我船長。 學生開始在基丁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電影的矛盾衝突于是凸顯出來:代表權威的學校、校董、家長和代表自由與激情的基丁老師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征著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了自由和激情的夢想的世界,而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系點。 基丁老師是有激情的老師,他即使在黑板上畫一根線條,也是動用整個身體的力量,他把整個情感投入到課堂。 基丁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撕掉課本的前言。學校的副校長衝進教室幹涉。 基丁老師忽然跳到講桌上,他說:換一個角度,看到的世界就與眾不同。他建議學生也站到講台上看看。他建議學生衝出來,不要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基丁老師讓學生寫詩,他讓那個一直沉默、自卑、失語的學生安德森發出他的聲音。安德森在基丁老師的激勵下大聲咆哮,後來竟然現場創作一首詩,令所有同學刮目相看。 基丁帶學生去踢足球,每個學生在踢球之前必須大聲喊出自己的誓言,比如我要做生活的主宰,不是奴隸、我要做真正的上帝…… 基丁和學生一起踢足球,學生們在狂歡的現場,把基丁高高地抬起來、舉起來。 基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走路,他引用美國詩人弗洛斯特的詩句說: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的人少的那一條。 學生尼爾死了。基丁被辭退。 基丁走進教室。他是在離開威爾頓之前來取一些放在這裡的私人物件的。基丁拿完物品緩緩地向教室門口走去,突然那個曾經最膽小、懦弱,只會發奮學習、沉默少語的託德在影片的最後一刻終于無法抑制的爆發了,他大聲地向基丁喊道:老師,是他們逼我在材料上簽字的。請相信我!他站到桌字上朗誦詩句:O,Captain!MyCaptain!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站到了課桌上莊重地注視著他們所熱愛的教師。基丁表達他的感謝。緩緩地走出教室。 案例2:不跪著教書 2004年,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的王棟生(筆名吳非)老師出版《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在中國教育界迅速發生影響。 在《不跪著教書》中,有一篇組文章專門討論教師的獨立人格問題。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個人最喜歡的文章是《誡徒》。這篇文章看起來似乎是王老師寫給自己徒弟的一封信: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著人一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如果你想發財,不必誤入教師隊伍;你也不必眼紅人家發財,只要生活還有保障,就足夠了。 當了教師,不必因為那些有一官半職的人在你面前頤指氣使而生氣,進而也想方設法謀個小官做做。據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業務上肯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不要指望工作順利,別忘了我們的工作是與形形色色的粗野作鬥爭。如果你的工作不順利,想哭的話,那就當著你的學生面哭好了,不要怕讓學生看到我們的失敗和軟弱,讓學生看到教師的眼淚並沒有壞處,教師是人不是神。應當讓學生知道我們恨什麼,愛什麼。不要聽信一碗水端得平,學生的教養不一樣,品行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平?記住,這個社會很復雜,過去是家長復雜,可現在的孩子也不簡單。但是你不能隨意評論學生,你的評論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如果失當,有可能會給他們造成痛苦。 你們年輕,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事情你們未必明白。你說家長對你言聽計從,我怕你聽了頭暈。須知那不是對你個人的尊重,而是對我們職業的尊重,他們是在向我們的肩章敬禮。如果你的修養高,有人格魅力,那更要想到,你面對的是做父母的人,你要懂得父親母親的心。 現在對青年教師的閒話很多。有些家長自恃有學歷或官職,自以為是,和教師的衝突比較多,這只能有待于慢慢磨合,而不必急于說服家長和自己保持一致。當你與家長談僵了時,不應指望辦公室的其他教師都附和你的觀點,因為你在衝動時的說話可能欠妥當,如果有同事用眼神向你示意,那有可能是要你注意緩和態度。--我們可以適當地妥協,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而不是為爭論是非曲直,爭輸贏。 不要在電話裡訓斥家長,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讓他們分心,尤其不要在他們上班時候把他們叫到學校來,你可能會讓他們為難。更何況這年頭有個工作不容易,不要讓他們因為接受你的訓斥而丟飯碗。 不要輕易接受家長饋贈。我們不該懷疑這種饋贈出自于家長的善意,但是這會增加你的心理壓力。最好和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對雙方,對學生都有好處。 在這本書中,有幾篇文章專門談學生的人格問題。王老師在《我不喜歡你的世故》裡說: 我對你暗示了不少次,身上的俗氣不去掉,早晚會被週圍的人拋棄。以為你現在還是學生,一旦進入社會,人與人之間有了利害衝突,你就有可能成為危害別人的人,輕則攪得別人沒辦法正常做事,重則會對同事朋友下毒手。不過我現在還是想告訴你,有些事是很可笑的,只是你不知道。比如,年輕人在老年人面前世故,還認為老年人看不出來,這就很可悲,當然也很可笑。 我們可以容忍青年的幼稚,但是我估計沒有人會喜歡一個青年的滑頭。 一個人在青年時代,他的骨頭要是出問題的話,他很可能一生都站不直。真可惜啊! 案例3:教師的氣質 沒有必要挑剔教師的長相,但是,教師應該有某種職業尊嚴感和內在的精神氣質。有良好的精神氣質的人並不見得優秀、卓越,但他至少不至于委瑣、瑣碎、殘忍、狠毒、出賣朋友、當面嘻嘻哈哈而在背後下毒手。 按照林肯的說法,一個人在四十歲之後,就該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林肯總統的一位朋友,有次向他推薦某人為閣員。林肯卻沒用他。推薦的朋友問林肯何以不用他。林肯說:我不喜歡他那幅長相。他的朋友質問:你怎麼能以貌取人呢?林肯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顧明遠先生寫過一篇談論教師氣質的文章。這篇文章所討論的主題是重要的,但恰恰為很多教師所忽視: 很難說得清,什麼是人的氣質,但人們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每個人都有一種氣質,有的高雅,有的粗俗。教師應該有特別的氣質,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心靈的陶冶者。教師育人,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使他們成為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因此,教師的氣質很重要。教師的氣質不僅應該是高雅的,而且應該是叡智的,並有親和感,使學生見到老師,就願意向老師學習,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和老師交流,得到老師的幫助。 劉可欽老師就是有這種氣質的教師。我認識劉可欽,是在1992年她在河南安陽人民大道小學開展學生主體性教育實驗研究的時候,聽了她教的數學課,課講得很好,這是大家在評課時公認的。但是我更欣賞的是她的氣質。她那一種高雅、叡智、親和、自信的氣質,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看出,教師對每個學生充滿著愛心和信心,學生們則不僅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活潑地學習,而且和教師配合默契,表現出對教師充滿著敬愛的感情。教學達到這種程度,可以說到了較高的教育境界。這不是一名簡單的教學能手所能達到的。我們的學校中有許多教學能手。他們能把書本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能使學生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但並非就是最優秀的教師,至少在我的眼裡是這樣。我曾經遇到過一些特級教師,可能因為教學質量較高,有一種傲慢的神氣。局外人尚且有這種感覺,肯定會給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這樣的教師,即使課講得很好,也算不得是優秀教師。劉可欽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不僅課講得好,而且給人一種高雅、親和的感覺。……劉可欽1990年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進修,使她在這所有著悠久歷史的高等學府中受到校園文化的燻陶,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培養了自己優秀的氣質。 劉可欽也是在她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研究和實驗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劉可欽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主體性教育實驗研究中成長起來的。在這次實驗研究中,劉可欽也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不是被動地接受專家們的實驗方案,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方案的制訂,親自在第一線實驗。在實驗研究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使她逐漸成為一個善于思考、重視研究的優秀教師。 劉可欽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職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代。即使是一個優秀教師,如果不再學習,也不能永遠保持優秀。劉可欽重視學習,喜歡學習,在學習中求發展。這也是一個教師可貴的氣質。2001年,她參加了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舉辦的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為期一年。在這一年中聽了許多著名學者的講演,交流了各地各學校的辦學經驗,讀了教育名著,最後撰寫了論文。這對劉可欽來說是一次理論學習,也是她的一次教育理念的升華。我有幸在這個研修班上講過課。我覺得他(她)們都是十分優秀的小學校長。而劉可欽更具有教師可貴的氣質。 這篇文章所提到的高雅、叡智、親和、自信的氣質,可以歸入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寧靜而有激情。 只有那些內心寧靜的人,才可能由內而外地顯示出高雅、叡智、親和、自信的精神氣質。 也只有那些內心寧靜的人,他才有可能既顯得高雅、叡智、親和,且自信而富有激情。相反,那些內心並不寧靜的人,他可能只有激動、躁動,卻沒有激情、自信。第一節 民主管理一個教師如果有課程智慧和教學智慧,他(她)基本上就可以上好一堂課。但是,教師僅僅只能上好一堂課是不夠的。有的教師上課不錯,但是這個教師很受學生討厭。學生為什麼討厭這個老師?很可能是因為:他雖然有課程智慧和教學智慧,但缺乏基本的管理智慧。這種管理智慧的核心是教師的民主精神。除了民主精神之外,教師尚需要相關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李鎮西老師也寫了一本書,書名也叫《民主與教育》。)第一節民主管理多年以來,中國教育界一直在談論民主的教育或教育的民主。在教育理論界,有一本書,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經典名著,這本書就是美國人杜威寫《民主與教育》(也翻譯為《民主主義與教育》)。在教育實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