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迎尚酒店-掃地機
轉載21世紀是計算的時代閒來無事,了解一下分子遺傳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許過幾年我去做計算化學或計算分子遺傳學啥的。做些ATGC的組合計算好像挺有意思。ATGC組合 + 環境隨機 + 化學反應隨機 + 計算 = 計算分子遺傳學。沒有去調研現在的計算生物學是否發展到可以通過數值模擬來預測某個蛋白質編碼過程的地步, 我猜還沒有。以前經常讀C. F. Karney關于電流驅動的計算文章。他的文章寫得非常細致、準確。我讀很多遍以後也挑不出一點錯誤。他專門做數值計算,做算法寫程序的能力很強,他後來不做等離子體了,跑出做計算化學了, 看來是覺得計算化學方面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搞計算的人有一個優勢,任何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去做, 方法都差不多。21世紀是計算的時代。我很喜歡下面這篇文章: 基因之為理論建構和物質實體·方舟子·【摘要】基因做為遺傳學上最重要的概念,最初只是一個假想的理論建構。經典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研究為基因找到了物質基礎。正當基因被普遍視為確定的物質實體的時候,分子遺傳學的新進展卻揭示了基因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無比多樣性,使得對基因的定義成為一大難題。基因仍然只能被視為是為生物學研究需要而產生的理論建構。我在1999年一篇展望文章中曾經預測,21世紀將會是一個“基因化”的世紀。隨著生物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基因”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名詞,進入了日常詞匯。“基因”一語在日常使用中的含義顯然不會與學術上的含義一致,人們在使用它時也往往不明了其確切的意思。事實上,即使在學術界,生物學家和生物哲學家們目前對基因的定義也未能達成共識,爭論不休,在2000年還出了本探討基因概念的論文集(P.J.Beurton et al (ed.)錛 2000)。對基因這一概念的歷史演變和現狀,已有過詳細的綜述(P. Portin錛 1993)。這裡我們只對基因概念在理論建構(theoretical construct)和物質實體(material entity)兩方面的演變,做一評價。遺傳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孟德爾在1865年發表的論文。但是孟德爾並未明確區分表現型和基因型,他用A和a表示的是單位性狀(Merkmale),所以對純合體,他只以A或a,而不是後來的AA或aa表示。在論文的結論部分,他試圖推測遺傳的機理時,有10次提到了生殖細胞中的“因子”(Elemente),用法與後來的“基因”相近,但也只是假想中的泛泛而論。孟德爾定律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以後,將遺傳單位與單位性狀混為一談的局面並未改變,直到1909年丹麥遺傳學家約翰生(W.Johannsen)才首次明確區分了表現型和基因型,並為基因型定下了一個單位--基因。對約翰生而言,基因只是一個計量單位,是根據測量結果推導出來的存在于配子和合子中的“某種東西”(Etwas)。在約翰生看來,在當時沒有可能說明基因的物理化學屬性,也沒必要對此進行猜測。對他來說,基因不過是個假想的抽象概念,而不是真實的存在。甚至在他看來,基因型也只是類似于亞裡士多德所說的“類型”的理論建構,可通過推導而得,但不能將它當成真實的實體(N.Roll-Hansen錛1978)。經典遺傳學家不管是否相信基因是真實的實體,他們都只能首先把基因視做理論建構。他們無法看到基因,而只能通過研究性狀的傳代而推導細胞中的這個“某種東西”。在實際研究中,遺傳互補是推導基因的主要方法:同一基因的突變形態通常不能互補,而不同基因的突變形態雖然也能影響同一性狀,通常能夠互補(將突變a和突變b交配,